中国草原天眼在太阳耀斑爆发前兆研究中

航拍明安图观测基地。新华社记者刘磊摄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30日电(记者刘懿德、魏婧宇)记者30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基地获悉,科研人员在太阳耀斑爆发前兆研究中取得一项最新成果。他们发现,耀斑爆发前,太阳的活动区域边沿的紫外热辐射存在的脉动现象,与耀斑期间爆发源区的脉动现象之间存在强烈物理联系。这表明,太阳活动是有可能进行预测预报的。这一发现突破了人们以往的传统认识,该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明安图观测基地的星空。新华社记者任军川摄年12月17日,素有草原“天眼”美誉的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记录下一次M级别的太阳耀斑爆发活动,由于该设备在厘米-分米波段上首次实现了类似“CT成像”的功能,即在所有参数上同时对日面进行多层次观测,填补了国际上在太阳爆发能量初始释放区高分辨射电成像观测的科学空白,这使得科研人员得以在该波段对太阳耀斑进行全面研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谭宝林说,由于数据量巨大,在对观测数据进行精细定标、精准分析后,他们于近期获得了上述研究成果。他说,通常认为,耀斑爆发过程中的能量释放,与耀斑源区以外其他地方的热活动过程是没有联系的。但科研人员对频谱成像观测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耀斑爆发过程中,爆发源区的非热能量释放过程,与远离耀斑源区以外活动区边缘的热过程之间,具有密切的物理联系。“这一结果突破了人们以往的认识,”谭宝林说,“对我们探索太阳爆发的前兆信号,并追踪爆发的起源具有重要启示。”太阳耀斑是太阳系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一次典型的X级耀斑能够在几十分钟时间内,释放出相当于亿颗百万吨TNT当量的氢弹爆炸的能量总和。在明安图观测基地拍摄的星轨。新华社记者任军川摄谭宝林说,这些能量主要通过电磁波辐射、高能粒子发射和等离子体团抛射的方式向外传播。“当它们向着地球方向传播时,将对日地空间环境产生剧烈的扰动,影响航空、航天、卫星通讯、导航、网络、输电网、输油管网等高技术系统的正常运行。”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草原上,研制建成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并从年开始进行太阳射电观测。该设备验收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其为国际太阳射电物理研究领域的领先设备,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研究提供了新的先进的观测手段,将极大促进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科学发展。据介绍,随着数据分析的持续进行,该基地将在太阳射电观测研究领域持续发布科研成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