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无疑是《红楼梦》里的男一号,论长相,他一表人才;论才华,他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也不错;但让人纳闷的事,为何曹公要将他取名为贾宝玉呢?
或许这个答案,就藏在《红楼梦》第一回里。在这一回里,有一个关于女娲补天的故事。
话说娲皇当日补天之时,准备了石头,但最终只用了颗,留下了一颗未用,而这一颗,就是贾宝玉身上带的那颗通灵宝玉的来历。
贾宝玉和他带的那颗“通灵宝玉”有什么关系呢?似乎用贾母的话最合适,通灵宝玉就是贾宝玉的命根子,曹公的用意,似乎不难理解,贾宝玉同“通灵宝玉”本为一体,贾宝玉是其躯壳,“通灵宝玉”是其灵魂。
试看当日女娲补天遗留的这颗顽石,不正是在日夜吸收天地精华后才有思想的吗;而在贾府之中,当日马道婆陷害贾宝玉时,也正是“通灵宝玉”救活了贾宝玉,所以从这两处也验证了“通灵宝玉”同贾宝玉本为一体,“通灵宝玉”是贾宝玉“命根子”的说法。
那么,曹公究竟为何给这颗“通灵宝玉”的躯壳取名为贾宝玉呢?它同女娲补天又有何联系呢?
从曹公一贯谐音的写作手法,我们不难看出,“贾宝玉”的谐音便是“假宝玉”,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假宝玉”呢;这就要从女娲补天这件事说起呢?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二神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失败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块,但只用了块就修补好了这个窟窿。
从这个神话故事里,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在《红楼梦》里,女娲补天神话里的这个天和补天所剩的顽石,究竟指的是什么?
小白认为,曹公在此写的寓意,有两点。
其一:女娲补天神话中的这个天是指贾府或者说贾宝玉生活的朝代的这个大环境;而这颗补天所剩的顽石就是贾府:
现今多数人都认为,曹雪芹的生平是这样的:
曹雪芹(约-约),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祖上是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生于南京,约14岁时迁居北京。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他早年在江宁过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从他的生平中我们似乎能够看出,曹家之所以被抄家,其本质就是新旧势力的更替;是朝廷新旧势力变化带来的巨大灾难;但因为清朝“文字狱”的关系,所以曹公不敢明写,只能用隐喻的手法来写;所以,据此来看,女娲补天的代表的就是贾府和贾府所处的朝代。
贾府的功绩,其实只有宁荣二公才是真正对国家出过力有过功的人,而其后代,只不过皇帝念在他们祖先的功绩罢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老皇帝的退位,新皇帝的上位,贾府的地位就变得微妙了;因为新的皇帝看不到贾府的功劳,所以,贾府在他的眼里,就是那个“于国无望”的存在;所以,他的衰亡是必然的。
其二:女娲补天神话中的这个天指的是贾府,而这颗补天所剩的顽石指的就是贾宝玉:
女娲补天这个神话也可以这样理解;这里的天,指的就是渐渐衰败的贾府;而贾宝玉同“通灵宝玉”本为一体,就是当日遗留的那颗顽石;曹公在第一回中通过这个顽石之口说了出“无才补天”这句话,算是验证了贾宝玉无才的本质;而在贾府之中的贾宝玉,也正如这颗石头一般,是一个于家无望的废材之人。
在《红楼梦》第一回里,贾宝玉的另一个隐射的人物甄士隐也验证了贾宝玉废材之说;他的遭遇似乎同贾宝玉一样,他们二人都厌恶功名,坐吃先祖的遗产;最终在体验家破人亡后,体验世间人情冷暖后出家去了。而这个甄士隐,姓甄,名废,字士隐,“真废”之意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曹公在此,也是直接评价了贾宝玉是真废之人。
因此,《红楼梦》里的男主角贾宝玉,其真正寓意就是“假宝玉”,正如《西江月》中所说:“空有一副好皮囊,于国于家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