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曹雪芹纪念馆发掘曹公形象,传播红

04:13

文、图、视频/羊城晚报驻京全媒体记者刘克洪

在前来登山踏春的香山居民徐先生的印象中,正白旗村在30年前还是尺椽片瓦,如今的光景却大不相同——拥有二进四院多个展厅的曹雪芹纪念馆就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39号院,院里种着三棵大槐树。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身上的谜团和《红楼梦》本身一样令人着迷。他的真实身份是谁?他到底住在哪里?《红楼梦》在哪里创作的?甚至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还曾引起学界争论。也正是这些谜团,让对《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研究逐渐汇聚成“红学”这一特殊学科。

今年的5月28日是曹雪芹诞辰年纪念日,让我们走进正白旗村39号院,听曹雪芹纪念馆研究馆馆员、《曹雪芹研究》常务编委樊志斌讲述曹雪芹和香山的古往今来,看曹雪芹文创产品如何助力文化符号传播。

机缘巧合,正白旗村39号院现曹公题壁诗文

“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这是曹雪芹好友敦诚在《寄怀曹雪芹》中写下的诗句。找到“黄叶村”,曹雪芹的晚年行踪便可见一斑。但实际上,这个谜团真正被破解,是年的一次机缘巧合。

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香山脚下建立北京植物园(现国家植物园)。专家在走访过程当中,无意间听到了当地流传着大量和曹雪芹相关的故事,包括曹雪芹的住所、曹雪芹的交往好友、《红楼梦》的创作原型等。

年,经过长期采风,红学专家得到了更细致的消息:曹雪芹住在香山正白旗村地藏沟口左边靠近河的地方,门前有一棵二百多年的大槐树,后面曾是正白旗村的档房——一地存放往来公文、发放旗兵俸禄的地方。

当地百姓还告诉专家,曹雪芹的朋友曾赠其一副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因财而散疏亲慢友世间多”。这则消息也被整理发表在年4月18号的《北京日报》上,目前作为展品在纪念馆的第一展厅展出。

直到年,正白旗村39号院原主人在清扫房屋时碰坏了西墙墙皮,发现了题壁诗文,对联文字就位于题壁诗文的中心位置。“房屋内曹雪芹的相关文物经过了文物专家的鉴定,年份相符、笔迹一致,我们认为墙壁上的文字就是曹雪芹的遗墨。”樊志斌说。

年,曹雪芹纪念馆正式成立并对公众开放,这是我国第一家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红学文化的历史文化名人博物馆。纪念馆目前位于国家植物园内,4个院落中已布置开放了其中3个,从旗下老屋、建馆由来、家世渊源、雪芹一生、千古风流几部分,全面介绍了曹雪芹传奇的一生和《红楼梦》的影响。据樊志斌介绍,曹雪芹纪念馆迄今为止已接待游客千万人次。

读书知人,发掘更丰满清晰的曹雪芹形象

曹雪芹纪念馆建馆以后,纪念馆研究员持续进行系列学术研究,包括香山传说、相关史料的收集和辨析,产出了《曹雪芹传》《曹雪芹文物研究》《曹雪芹生活时代北京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红学十论》等十余部学术成果。

樊志斌表示,年建馆时,曹雪芹纪念馆只修缮和恢复了第一排的12间房。经过年、年至年、年之后数次扩建和展览调整,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二进四院的空间布局。现在曹雪芹纪念馆的展品,包括曹雪芹的家世生平、社会交友,曹雪芹所遗留的文物以及《红楼梦》与西山关系等资料,还有《红楼梦》形成后如何从北京香山走向全国、如何从文本转化为各种曲艺等艺术形式的研究成果。

樊志斌还提到,在相关学界的研究下,《红楼梦》中的“黛石”“木石前盟”“御田胭脂米”,甚至很多礼仪都能在北京香山一带得到合乎曹雪芹所处历史的解释和现实元素。

“我们只有了解作者的思想是怎么来的,才可能知道一部作品的伟大在哪里。”樊志斌认为,了解曹雪芹的旗人身份,了解他在北京的生活见闻,了解这些见闻如何影响他的创作节奏、创作素材,甚至影响他的人生,对深入解读《红楼梦》的意义重大。

如今,随着曹雪芹纪念馆保护和研究的深入,曹雪芹的生活年代、居住位置、真实身份等信息越来越多,曹雪芹的形象也越来越具象化,曹雪芹与《红楼梦》、《红楼梦》与北京的故事也越来越清晰。

清史学毕业、研究曹雪芹二十余年的樊志斌,很庆幸自己能身处传统文化回归的浪潮中:“能够把一些相对前沿、客观的新发现,通过展览、研讨会、宣传活动,传播给那些热爱曹雪芹,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随着北京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的实施,希望曹雪芹纪念馆的保护和研究能迎来全新阶段。”

“现在因为空间的限制,有很多内容还不能完全展示出来,随着红学研究的进步,以及场地问题的解决,希望将来会有更好的展出条件。”樊志斌说。

红楼邮局,特色文创助力文化传播

曹雪芹纪念馆第三进院落内,国内首家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书店——芹圃学坊坐落其中,这也是全国唯一的红楼梦主题邮局所在地。在年度北京特色书店(最美书店)评选活动中,芹圃学坊获评“特色书店”称号。

《红楼梦》精装本、明信片、线描集,贾母同款“老君眉”茶包,贾府有机酱菜,红楼人物冰箱贴……芹圃学坊中的文创类型多样,深受游客的喜爱。“我以为这个红楼梦邮局只有明信片和书籍之类的,结果走的时候还带上了酱菜。”今年五一来北京旅游的黄女士说,“门口求签我还抽到‘怅望西风抱闷思’,是曹雪芹《忆菊》的原句,感觉这些文创既实用又很有情怀,和以前看到的其他一些打标签的文创都不太一样。”

除了芹圃学坊外,在曹雪芹纪念馆西侧还设有一处主题文化茶空间,其内有售“玫瑰花露”等《红楼梦》中提到的特色饮品。

“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让使用者能通过文创产品与文化本身产生共鸣。”北京曹雪芹学会副秘书长郭亚妹说,“希望喜欢《红楼梦》的读者在日常使用文创产品的过程中,能回想起原著中的场景,对红楼文化有更新的感受。我们相信这会是很愉悦的。”

她表示,文化符号的传播不应是视觉上简单的复制粘贴,应该包含文化的内在精髓,但在很多文创产品的设计中,“符号”往往成为传播的重点,而让文创产品成为“空中楼阁”。“《红楼梦》的文化优势在于其包罗万象,包含了一个时代的几乎所有切面,甚至可以和任何一种产品产生联系,彼此加持。但与此同时,《红楼梦》文化确实太庞大了。”

“对这样一个具有深刻文化价值、广泛传播度的名著而言,其受到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7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