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comments.html
提起雍正,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从《宫》和《步步惊心》掀起的清穿风到《甄嬛传》掀起的宫斗风,主角都是雍正皇帝,他在上述影视剧中被塑造出的“冷酷王爷”人设,大家肯定也很熟悉了。除此之外,提起雍正大家还会想起什么呢?篡位?还是文字狱?篡位问题我们暂且按下不表,今天我们来谈一下雍正“维民所止”砍头案的问题。
雍正画像“维民所止”案是民间野史说法,本身不具有事实性,这个案件应该被叫做查嗣庭科场试题案。查嗣庭时任江西乡试正主考,但是有人向雍正秘密上报其悖逆,于是雍正令人查其笔札诗钞,认为其“语多悖逆”,遂以“讽刺时事”、“心怀怨望”等罪将其逮捕入狱。由于事情来得突然,当时就传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普遍的说法认为查嗣庭所出的试题是《大学》中的“维民所止”一句。“维”、“止”两字,是去“雍”、“正”之首。实际上查嗣庭并没出过这个题目,而至今仍有人以讹传讹。
查嗣庭何许人也呢?查嗣庭,清朝大臣。康熙四十五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得隆科多赏识,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又经左都御史蔡珽保奏荐举,授礼部左侍郎,加经筵讲官。而查嗣庭之所以被牵涉进文字狱,正与此二人有关。
查嗣庭画像隆科多本是雍正养母孝懿仁皇后的弟弟,和雍正有一定的来往,在康熙晚年深受康熙的重用,成为了顾命大臣。雍正即位以后,因为他拥戴有功,命其与大学士马齐总理事务,并且承袭一等公的爵位,加授为吏部尚书。后加封为一等阿达哈哈番,并令隆科多的长子岳兴阿承袭。由于孝懿仁皇后的关系,雍正帝称呼他舅舅而不称呼其名。雍正帝即位之初清廷铨选官吏,隆科多可以不经奏请,任意挑选,当时被称为“佟选”。雍正元年(年),隆科多与川陕总督年羹尧一起被加封为太保。
隆科多画像蔡珽则是康熙三十六年的进士,改授庶吉士,散馆授检讨。累进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康熙六十一年,年羹尧出任川陕总督,蔡珽代为四川巡抚。蔡珽去热河陛见时,在年羹尧的安排下,谒见了胤禛,从此便成了胤禛的心腹。雍正二年(),年羹尧弹劾蔡珽阻挠采矿,被夺官,诏逮至京入见,具言羹尧贪暴,始得免罪。特授左都御史,兼正白旗汉军都统。雍正四年,专任兵部尚书。后因事牵连被降为奉天府尹。不久后被法司议罪,下狱。雍正十三年,乾隆即位,才将其赦免。
查嗣庭本来出的题目有四道,分别是: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
“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出自《孟子》;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出自《易经》;
“百室盈止,妇子宁止”,出自《诗经》。
这些题目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耐不住有人举报啊,于是雍正就想,这第一题,“不以言废人”不就是在暗讽我先前对钱明世的处置吗?这第三题和第四题的“正”和“止”不是正应了先前汪景祺的“一止之象”吗?好你个查嗣庭,不仅毁谤陛下,还结党营私。这可正撞到雍正枪口上了,雍正平生最恨三件事,一是结党营私,二是贪污腐败,三就是有人攻击他的政策。这查嗣庭三条占了两条,立刻就被雍正下令搜查了,查完之后更是惊人。
查抄到查嗣庭笔记两本,书里全是对清政府政策的攻击,查嗣庭此人学问渊博,才识过人,就不免有些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名士风度,常在笔底发泄他对当时现实的某些不满。他在书里对康熙的政策大加批判。比如说翰林改授科道是可耻,说裁汰冗员不可取,说钦赐进士是滥举,说戴名世获罪是文字之祸。热河偶然发水,则书“淹死官员八百人,其余不计其数”,又书“雨中飞蝗蔽天”。不论他说的对不对,但是妄议皇帝在清朝就是死罪,更何况康熙已经死了,雍正为了标榜自己的孝道对查嗣庭下手只会更狠。
于是就在各自因缘巧合之下,查嗣庭被判了凌迟处死,到雍正五年五月结案时查嗣庭已经死在狱中,仍被戮尸枭示,查氏之子十六岁以上的被处斩刑,十五岁以下诸子均流放三千里。因此案牵连的江西官员统统革职。不仅如此,由于汪景祺、查嗣庭都是浙江人,雍正帝进而迁怒于浙江士人。雍正四年十一月下诏停止浙江士人乡试、会试。雍正六年八月,经浙江总督李卫请求,雍正才解除停止乡会试的诏令。
查嗣庭案虽然不是因“维民所止”而起,但依然是清朝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文字狱,对清朝后期的学术体系造成了很大影响,可悲可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