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今年59岁的苏美霞,是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正高级工程师。自年从河北地质学院毕业之后,苏美霞一直从事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专业技术工作,一干就是近40年。她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不畏艰难,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地质一线,参加和主持多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重大项目,工作成绩突出,科技成果显著,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行业内的人都懂地质工作者在野外一线工作的辛苦:跋山涉水,家常便饭;一天四季,时常出现;蛇虫蚁兽,司空见惯。没有通电、没有自来水、没有电话信号,像原始社会,饭菜都是随身带馒头或者盒饭,中午地上一坐就开吃……常有人问苏美霞,地质行业如此艰苦,作为一名女同志,一干就是几十年,这么辛苦值得吗?苏美霞的答案是肯定的,“没有野外就没有地质,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坚定的走下去,”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对于地质科研工作者来说,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找到一个好矿,没有比发现矿更令人欣慰的,但矿产资源从勘探到开发,有时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过程。乐观的苏美霞,面对如家常便饭的“加班”,甚是豁达。年——年,苏美霞负责正镶白旗幅区域化探工作,野外异常查证正值暑期,每天早上七点钟上山,晚上8点多下山。那时,夏日的草原上出现一片云,就会下一场雨,她和组员们不但要承受烈日的灼热,还常常被雨淋湿。房东老人家常常对他们说:“你们比我们这儿的羊馆都辛苦!”苏美霞听了十分感慨,是啊,羊馆烈日当头还可以回垧,他们却不能,因为那样会严重影响工作进度!直到有一天,大概下午两、三点,热极了,也累极了,当苏美霞准备从山沟里翻到山梁时,陡坎处特殊的地质现象吸引了她,仔细观察有明显的矿化蚀变,她即刻疲惫全无,翻上山梁把临近的队友招呼过来,追脉两三公里,采几十件样品背下山,经后期工作确定是银铅矿。并且,她当年提交的区域化探成果报告评审获优,成为80年代我区开展区域化探工作以来第一个优秀报告。报告评优,而且发现了矿,对苏美霞的内心触动极大,她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时,苏美霞从事地质工作已整整十年。
此后,苏美霞参加、主持完成20多幅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据此发现了乌日尼图钼矿、乌兰德勒钼矿等多处金属矿床。-年,苏美霞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成内蒙古河套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测量,在五原县、土左旗等地圈出多处富硒土壤耕地,为富硒农产品种植提供了技术选区,为提高农产品经济价值提供了技术支撑,对于推动我区农产品高富加值开发推广具极其重要的意义。
-年,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开展,苏美霞负责内蒙资源潜力评价——地物化遥课题,该项目要求分年度提交铜铅锌银金锡等21个矿种的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时间十分紧迫,加之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几十年的地质工作积累了海量的资料,汇总研究编图建库工作量巨大。为了与全国工作进度一致,苏美霞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十几个小时,中午只有半个小时午饭时间,晚上加班到十点以后。就这样在年3月,她按时提交了第一批铁金矿产预测物化遥相关成果,物化遥各专题成果全部获优。在这之后的-年,苏美霞仍旧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中度过,其课题组分年度提交的物化遥各项成果全部获优。该项目系统梳理研究了全区几十年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完成了几千幅图件的编图建库工作,提交了数十份研究报告,为我区开展资源潜力评价综合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研究和地质勘查工作及各类综合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物化遥依据,社会效益显著。
“都说爱一行,干一行,我恰是干一行,爱一行,因为当你潜心坚持做一份事业时,随着理论知识的不断储备,实践经验的日积月累,你会去思考、去探索,当有所突破时,你会无限欣慰!”苏美霞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职业荣誉感的,当你的研究成果评优获奖时,感觉吃多少苦受多少累都是值得的。
年,苏美霞已经55岁,本可以从事相对轻松一点的研究工作,可她仍然坚持到野外一线开展工作。无论烈日当头还是荆棘满坡,她都与项目组成员一道到野外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下山后还要挑灯研究到深夜。几个月的野外苦战,几个月夜以继日的室内研究,获得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成果,终于在年度工作方案评审时获专家组高度好评。在年完成的最终成果评审时不只被评为优秀”,还获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时间从来不会辜负努力的人。退休前,苏美霞还在内蒙古中部区开展深部地质及成矿预测研究项目,并首次发现了由幔到壳的低阻穿刺体,这一创新性成果为研究白云鄂博世界级巨型稀土矿床的成因研究开创了全新的视觉。同时,她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将研究目标转向“白云鄂博地区深部软流体成矿作用研究”,开辟了白云鄂博地区深部软流体成矿作用研究新领域,引起地学界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