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兴区产业协作列为京蒙对口帮扶的重点工作,结合援受两地实际情况及禀赋优势,制定了《年大兴区对口帮扶产业协作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点在产业协作“精准化”“特色化”上下功夫。为提升对口帮扶地区造血能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围绕产业合作、基础设施等领域42个帮扶项目,安排对口帮扶资金万元,持续推动当地就经济社会发展。
一体化“四季番茄”为京蒙协作按下快捷键
年,在携手并进十年的良好基础上,北京市大兴区和察右前旗经过充分科学论证,引入北京宏福集团建设农业现代产业园,为全面深化京蒙协作探索出产业振兴新路径。
年9月,宏福农业首期建设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全智能温室”竣工,完成投资8亿元,建设期间直接带动当地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元以上,固定的工作时间和优厚的待遇让村民们在家门口过上了上班族的日子。据了解,首期种植番茄12月底便可挂果,年总产果蔬可达1.2万吨,产值约3亿元,将带动周边就业岗位多个。
▲宏福农业产业园
据乌兰察布宏福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磊介绍,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总占地面积余亩,计划投资60亿元,远期规划是以“四季番茄”现代化规模型智能温室设施农业为核心,用5至7年时间建设数十万平米的现代化康养文旅设施,力争打造“农业+康养”现代农业综合生态产业园,全力推动察右前旗周边、京津冀城市群乃至全国的游客避暑休闲和康养旅游消费。待万平方米的“四季番茄”建成后,每年可生产生鲜果蔬近4万吨,年产值达12.6亿元,预计将吸引游客10万人次,接待养老1万人次,持续推动结对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当地农民人稳定就业,全力实现百姓富、产业兴、生态美的统一。
▲宏福农业产业园
加快两个基地建设,不断深化京蒙产业协作
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衔接之年,更是乡村振兴开局之年。总书记调强,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下功夫,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大兴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明确产业协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结合京蒙援受两地资源禀赋优势,不断深化“西瓜之乡”“紫薯基地”等产业协作项目在内蒙古受援地区的本土化建设,成功开辟和探索出多条乡村振兴新路径。
▲瓜农们正在采摘西瓜
在内蒙古的正镶白旗地区,大兴区已引导禹润(北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瓜乡美农场等8家农业种植企业入驻“农业高科技”产业园,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正镶白旗已经建立成熟的西瓜种植、养护、销售体系,并且成效显著。正镶白旗的永和村在“大兴西瓜”种植模式的引领下,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瓜村”,为打造“西瓜之乡”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累计完成投资万元,种植面积达到亩,带动当地农户余人增收,人均年收入0元以上。
在内蒙古的星耀镇,一座以甘薯种植为主的紫薯基地颇具规模。该基地占地亩,年产量30万公斤,可吸纳农户就业人,产品主要销往北京。紫薯是园内种植的品种之一,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抗紫外线辐射,有很好的美容养颜和抗衰老功效。另外,紫薯适宜贮存,从十月可贮存到来年五月,销售周期较长,可实现随时上市。年,种植园扩大了紫薯种植面积,进一步将甘薯种植园打造成为品种多、规模大、产销链完备的“紫薯基地”,提高产品利益联结成效,实现当地劳动力的就业增收。为解决扩大发展后的销售问题,紫薯基地计划筹建甘薯加工厂,提高甘薯附加值,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盘活当地优势资源,产业协作带领百姓坐上致富直通车
南村地域面积8.6平方公里,全村辖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常住户户人,现有耕地面积6亩,均为水浇地,其中露天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0亩以上,设施农业种植面积亩。南村以优质资源禀赋,在京蒙协作大背景下,借势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壮大农村优势特色农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京蒙协作产业帮扶发展新模式。
▲南村蔬菜交易市场
借势京蒙协作的东风,察右前旗南村在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基础上,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打造形成了特色优质蔬菜生产和销售齐头并进,观光、采摘、民宿、农家乐、餐饮互为一体,农村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集体经济日益壮大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年,大兴区与内蒙的产业协作直通车已经起程。
展望未来,产业协作中的“大兴力量”,将不断致力于乡村振兴政策体系改革完善,为中国描绘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