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西山传说01曹雪芹的由来

#曹雪芹西山传说#

曹“雪芹”的由来

——本期故事要点——

01

雪芹生活困顿,搬家至香山健锐营正白旗

02

雪芹退翁亭茶馆识伙计马青,得饭食相助

03

雪芹施医熬芹汤,救治被牵连病倒的马青

04

雪芹医术传西山,愿做山乡水芹救济苍生

引语

曹雪芹原来不叫这个名。“雪芹”是他的号。

除这个号,他还有“芹圃”“芹溪”几个号。

曹雪芹为什么对这个“芹”字这么感兴趣呢?

曹雪芹这么大本事,学富五车,诗书画无一不精。

为什么在自号上一连出现三个芹字,是江郎才尽吗?

非也!原来这里面有一个与“雪芹”有关的故事。

01

雪芹生活困顿,搬家至香山健锐营正白旗

曹家自乾隆年间被二次抄家以后,生活愈发困难了。

从城里迁到蓝靛厂火器营住。

没多久,他发现这里旗房窄小,人声嘈杂。

终日迎来送往,实在静不下心来写书。

这才又想办法从这里搬到香山健锐营的正白旗住。

正白旗离卧佛寺极近,也就是一里左右的距离。

从卧佛寺通往樱桃沟的方向有一座退翁亭茶馆。

樱桃沟别名“退谷”,其名字要从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说起。

孙承泽是明崇祯年间的进士。

当李自成打进北京时,他本想以身殉国。

谁知上吊绳子断了,投缸缸裂了,想自刎又被家人救活了。

这样就做了李自成四十天的礼部侍郎。

清军入关以后,他又做了大清朝的官儿。

康熙十年因越权而被皇帝猜忌导致辞官,来到西山樱桃沟隐居著书。

自此樱桃沟名“退谷”,退翁亭茶馆就借用了孙承泽的名字而起。

02

雪芹退翁亭茶馆识伙计马青,得饭食相助

这退翁亭茶馆名为卖茶,实际上茶、酒、饭全卖。

曹雪芹搬到正白旗不久,因为嗜酒如命,自然成了退翁亭茶馆的座上客。

退翁亭茶馆有一个伙计叫马青,此人五十岁上下年纪。

因他每日在茶馆听雪芹高谈阔论,对他的为人实在佩服得五体投地。

每当雪芹赊酒的时候,他就捧出一盘自制的下酒小菜。

每当雪芹举家食粥的日子,他就偷偷地送去几个烧饼。

凡此种种,终于被茶馆的老板发现了。

他把马青骂了个狗血喷头,马青一气之下病倒了。

03

雪芹施医熬芹汤,救治被牵连病倒的马青

此后十多天,雪芹还是不断到茶馆喝酒。

就是不见了伙计马青,一打听才知道他病倒了。

为此雪芹感到非常愧疚,顾不得三伏暑热赶到了马青居住的峒峪。

进家门一看,只见马青昏沉沉地躺在土炕上,马青的老伴两眼都哭肿了。

雪芹利用早年学到的那些医学知识,赶忙为马青把脉,然后对马青的老伴说:

“大嫂不必如此担心,马大哥的病只是因气而导致肝气不舒。待我回去用一单方,保他三日后便可痊愈。”

雪芹回到家后顾不得休息,就来到了正白旗的村头的水塘边。

原来这里长着一大片水芹菜。

他连忙割了一大把,回家后点火就熬。

芹汤熬好后立刻让马青服下,一连喝了三日,药到病除。

退翁亭茶馆里就又看到了马青忙碌的身影。

04

雪芹医术传西山,愿做山乡水芹救济苍生

此事把马青乐得心花怒放,在茶馆里逢人就夸:

“曹爷妙手回春,药到病除,是华佗再生!”

从此,雪芹不仅以才子闻名于西山一带,医术也受到了山乡父老的称赞。

找上门求医的人群络绎不绝。

好在药材方便,除水芹可以平胃舒肝外,整个西山都是他的大药库!

在写《石头记》的同时,他用单方、验方治好了无数个疑难杂症。

为了实现大医医国、小医医人的志向,在曹霑的名字外,他特意给自己起了“雪芹”“芹圃”“芹溪”的号。

意思是愿做一棵山乡的水芹菜,既可以为父老们充饥,又可以为穷乡亲治病。

从此“雪芹”的名字传开了,而曹霑的本名反而被人遗忘了。

——特别说明——

总策划:王凤华

执行单位:北京小马吉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录制:赵文岳

文字整理:赵文岳

文章编辑:曾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