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的画卷,求知,历史会提供丰富有趣的知识;求真,历史揭示江山风雨的幕后;求励,历史给我们修齐励志的经验;求鉴,历史会明示古往今来的通鉴。
读史使人明智,穿过历史的长河,我们可以看到帝王将相的叱咤风云,家国历史的波澜壮阔,普通人物的悲欢离合,那些生动的人物和细节,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往期阅读
后金军“满万不可敌”?也有兵败如山倒的时刻
后金军“满万不可敌”是天下无敌的神话吗?
朝鲜被俘官员笔下的后金军民:以脸上刀疤为荣!
成也抚顺,败业抚顺,清朝历史轮回的巧合!
01军政合一:八旗核心制度“七同”
影视剧中的努尔哈赤形象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的奠基者、清太祖努尔哈赤活了68岁(~年),他从25岁起兵,到生命结束,政治军事生涯44年。历史学家盘点努尔哈赤的历史贡献,认为他创建的八旗制度是他的第三大功绩。
年,25岁的努尔哈赤,凭父亲遗留的13付铠甲起兵,征服周围的满族部落建立了一旗部队(黑旗),这是他最早拉起的部队。之后,经过18年的征服兼并,年,努尔哈赤在这一年对建州女真军队进行整编,正式形成了八旗队伍。
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八旗制度以八旗为纽带,将全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族联结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的社会机体和战争机器。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创造,是清朝的核心社会制度,也是清朝入主中原、统一华夏、稳定政权的一个关键。
满洲八旗八旗制度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功能,因此,被编入八旗的人员在八旗组织内同居住、同生产、同制度、同法令、同赋役、同文字和同习俗。
关于八旗制度的文章浩如烟海,专家学者著述立说,历史爱好者百家争鸣,从八旗制度的的创立、发展、鼎盛、没落,能够把这个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也是编写系列文章的初衷。
大家熟悉的作家老舍就是属于属“满洲八旗”的“正红旗”,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倾注了极大心血却没有完成的作品。这是一部以清末北京社会为背景的家传性质的历史小说,年老舍搁笔时留下了11章8万多字。
好吧,让我们走近八旗劲旅,走进金戈铁马、奔驰如电的征战岁月!
02“十三副遗甲”起兵:努尔哈赤草创旗制
八旗制度的直接来源是“牛录额真”,本为明代女真人出猎开围之际临时设立的“十人之总领”,这是一种根植于女真人日常生产生活的动员制度,每次作战或行猎,女真人依家族城寨出师,每十人以一人为牛录额真,总领其余九人负责各方动向,这九名组员必须各送一支箭(满语“牛录”,箭之意)给首领额真(汉语“主”)。
八旗军铠甲年,25岁的努尔哈赤以父祖被杀、报仇雪恨为名义,凭借“十三副遗甲”起兵,刚一开始,努尔哈赤的势力比较薄弱,仅有“一旗”之部众,他把自己的军队以黑旗为帜,称之为“黑旗军”,这也是他起家的班底。
从起兵的那一天起,历经战场的残酷,亲情和杀戮、信任和背叛的努尔哈赤,为了统一女真各部落,逐步创立了一套非常简便但高效的军事动员制度,即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
年,30岁的努尔哈赤完成了对建州女真的统一,兴建费阿拉城,开始“自中称王”。
年,努尔哈赤在这一年对建州女真军队进行了一次整编。他“复编三百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额真一员,并划一旗色。当年的黑旗,在夜间不便于区分,就重新整合,设立了蓝(原来的黑旗)、黄、白、红四旗这次重要改革,为以后的八旗制度确立奠定了基础。
03正式诞生:建立“大金”称汗
转眼间,努尔哈赤经过征战,把自己的主要对手海西女真,也就是扈伦四部征服,皆归麾下,便于年,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蓝、镶红四旗,加上原有的正黄、正白、正蓝、正红,满洲八旗制度正式诞生了,并以八旗制度为根本,原则上每旗定制辖25个牛录,每牛录户,每旗大概编入近人,但实际情况却有所不同。
详细地说,每旗以牛录为基础单位,每牛录户,每户都有一个壮丁在牛录的编制中,5个牛录组成1个小队叫“甲喇”,5个甲喇组成1个“固山”,每个固山共有25个牛录。固山就是“旗帜”的意思。旗主类似于分封的“诸王”,对自己的旗拥有绝对权力,旗内所有的事务,包括军队与官员的任免都由旗主决定。
固山是满洲户口和军事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个固山各有特定颜色的旗帜,所以“固山”为旗。原有四旗,用黄、白、红、蓝四种颜色作旗帜。增添的四旗,将原来旗帜周围镶上一条边,黄、白、蓝三色旗帜镶红边,红色旗帜镶白边,成了八种不同的旗帜。
不镶红边的黄色旗帜称为整黄旗,即整幅的黄旗,习称正黄旗;镶红边的黄色旗帜称为镶边黄旗,习称镶黄旗,其他三色旗帜也是一样,合起来称为八旗。
年,努尔哈赤依托八旗制度建立“大金”称汗,史称后金。
04满洲八旗:实质上共有二十四旗
正黄旗还是在年,努尔哈赤将自己的黄旗分为正黄旗和镶黄旗,自己统领。
这八旗,努尔哈赤亲统两旗,两个孙子杜度与岳托各统一旗,剩下的四位旗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努尔哈赤时期,八旗也没有严格的高下之分,由于女真人崇尚黄色,所以两黄由努尔哈赤亲统。从建制上,八旗是由八种旗帜来区分的,但是,清朝八旗实质上共有二十四旗。
随着清军的征战,军队在急剧增多。除了满人外,还有许多投靠和俘虏过来的蒙古人、汉人。为了便于管理和减少内部矛盾。八旗军制进行了扩充,原来由满人组成的八旗,称为满洲八旗。新增了由蒙古人组成的蒙古八旗,和由汉人组成的汉军八旗。
因此,清朝的八旗,同时包括了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共二十四旗。
八旗之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由皇帝直接统辖,属于皇帝的亲兵,待遇条件优厚,称为“上三旗”。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由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分领,称为“下五旗”。
05各为旗主:努尔哈赤亲统正黄旗、镶黄旗
八旗军铠甲八旗军在创立的初期,是一支勇敢善战的军队。“其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善骑射。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渡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还记载:八旗军在兵种上分为三等,即长甲军、短甲军和巴牙喇,后来演变成前锋、骁骑和护军等。
护军即精兵,时称巴牙喇。巴牙喇意为精兵或护军,其首领后称护军参领。巴牙喇是从各牛录中选拔的精壮,兵骁马骠,甲坚剑利,在努尔哈赤夺取抚顺、沈阳、辽阳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努尔哈赤不仅是八旗军的最高统帅,而且亲领两黄旗,其次子代善领两红旗,其第五子莽古尔泰领正蓝旗,其第八子皇太极领镶白旗,其长孙杜度领正白旗,其侄阿敏领镶蓝旗。每旗所属牛录、每牛录所属兵卒,努尔哈赤通过其子、侄及亲信,统领着八旗军队。
06挑战明廷:10万劲旅虎视眈眈
年,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当时后金有兵6万;年,努尔哈赤攻陷抚顺后就获得了30万人畜。等到后金占据整个辽东之后,统治的居民人口持续增多。
到了明朝与后金的对决之战:萨尔浒之战,也就是年,后金军已经编成牛录的大军,一牛录为人,总计超过10万人。
根据《旧满洲档》的记载,萨尔浒之战后的年,努尔哈赤设置十六游击管辖各地诸申(早期满族人的自称)、汉人男丁,每游击两万丁。可见此时后金已经达到了拥有32万男丁的强大力量。按三抽一或二抽一为披甲来计算,估计后金可动员10-16万大军。
另外,后金军队非常注意火器的发展、生产和使用。比如在之后的辽西大凌河之战中,后金已经能一次性投入一万余斤火药,弹重在8斤—20斤的各型火炮已高达45门。
可见,在萨尔浒之战后,后金已经成为辽东最强大的政权,而八旗军作为后金命根子,在人数和装备上都拥有强大的实力,这支武装力量经过连续战争的考验,成了一支野蛮残忍但骁勇善战的精锐作战部队。此时的后金虽然未必能强过整个明帝国,但至少能保证自己在辽东处于不败之地,并且有了挑战明王朝的本钱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