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园林2018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8月7日消息,东方园林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在去杠杆、紧信用的金融环境下,年上半年,公司所处行业融资环境趋紧。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已经成为中央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支撑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行业蓬勃发展。自成立以来,公司在何巧女董事长的带领下,紧随时代要求,以心系地球,致敬自然为使命,以坚守生态环保、践行绿色发展为社会责任,稳步推进公司的战略升级及业务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进展顺利,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项目实施稳步增长,本报告期公司在财务表现、业务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介绍如下:(一)财务表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63亿元,同比增长29.67%;其中水环境综合治理业务实现营收27.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1.85%;全域旅游业务实现营收11.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97%,危废处置业务实现营收4.8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46%。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4亿元,同比增长42.04%。(二)业务表现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业危废处置和全域旅游三大板块的业务,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全域旅游业务主要通过PPP模式开展,工业危废处置主要通过新建、并购等模式扩大处理能力。年上半年,公司中标的PPP订单数量为36个,中标金额约为.48亿元,同比增长18.65%,上述订单涵盖水环境综合治理(含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河道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等)、全域旅游、市政园林和乡村振兴等领域,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主。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号召,延伸产业布局,有效发挥业务协同作用,公司自年5月开始开展全域旅游业务。凭借着丰富的投融资经验、一流的文化旅游设计策划团队、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公司全域旅游业务拓展成果显著。公司在尊重地方本土特征的前提下,结合当地旅游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通过资源重构、规划建设、全域运营,依托原有的旅游核心吸引物,打造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主题风貌、集散中心、绿道系统、广场公园等基础设施,配以民宿、餐饮、文创等休闲度假配套服务,构成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体系。年上半年,公司共中标11个全域旅游项目,涉及总投资约亿,业务范围覆盖8省,项目总投资额接近年全年数据。同时公司在腾冲、临安、重庆、六安等地选取了部分景区资源进行投资运营,进一步丰富了全域旅游产业链的产品类型,形成了PPP+投资运营的产业模式。年上半年,公司筹划发行股份购买雅安东方碧峰峡旅游有限公司事项,该公司运营的四川雅安碧峰峡景区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经营运作规范、盈利能力良好,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后将会对公司的全域旅游业务起到示范作用,将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长期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公司持续深化危废处置行业的布局,从污染的最源头开始,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以及资源化回收再利用。公司涉及的工业危废处置领域主要集中在金属危废处置(包括服务于电镀行业的含铜危废,服务于钢铁行业的含锌危废,服务于有色金属行业的含铅、汞、砷危废,服务于黄金行业的氰化尾渣危废,服务于电解铝行业的赤泥危废,服务于化工行业的催化剂回收)、油田危废处置(包括钻井泥浆、油泥、炼化企业危废处置等)、机械电子行业危废(包括废蚀刻液、废溶剂、废活性炭、废机油、废树脂等危废的处置)和城市综合危废处置。公司通过新建、并购等模式逐步扩大危废处理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公司已进行了无害化、资源化、水泥窑协同处置、驻场服务相结合的战略布局。截至本公告日,公司累计取得工业危险废弃物环评批复为万吨,其中资源化万吨、无害化62万吨。同时,公司有8个项目仍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增加49万吨的持证处置规模。针对危废处置行业的快速发展、优质项目竞争激烈的现状,公司在行业内快速布局,积极开拓优质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深圳市洁驰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盈天化学有限公司、大连东方园林平安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山东聚润环境有限公司、吴江市太湖工业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五家公司的并购,完成了对代县蓝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东方园林太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东方园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泸州东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沧州东方园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正镶白旗东方园林静脉科技有限公司六家公司新设,极大增强了公司的危废处置能力,逐步完善业务覆盖,区域布局逐渐成熟,为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三)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将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至中国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地位,彰显了中央政府对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同时,年以来国家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做出了部署。随着行业相关政策的不断加强,地方政府仍将保持旺盛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及旅游发展的需求,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域旅游行业仍将保持稳步发展。一、公司未来将持续围绕以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域旅游、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为主的行业深耕细作,在项目管理的同时全面实行公司金融体系的改革。为了应对去杠杆、紧信用的金融环境,公司将持续加强主体与项目的融资能力、构建强大的金融体系,以应对融资收紧、债务风险上升的市场环境。1、上市公司去杠杆调整贷款结构:调整现有贷款结构,减少短期负债,增加长期负债,减轻短期偿债压力。加强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在融资授信、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业务领域进行全面合作,获得金融机构给予的优惠利率和费率,开辟金融绿色服务通道,为公司融资提供保障,促进公司整体业务发展。引入战略投资者:为旗下拥有优质资产的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降低子公司和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水平。2、调整业务区域和业务模式,优化项目融资体系调整业务区域:重点推进地方财力雄厚、支付能力有保障地区的业务。调整业务模式:根据地方政府的支付能力和意愿,灵活采用EPC模式或PPP模式开展面向政府业务,根据最新的PPP相关政策,重新修订PPP决策的风控标准,项目决策中实行金融一票否决机制;严控项目开工条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项目融资合作:公司与地方政府共同和金融机构进行磋商,争取金融机构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优先放款,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3、组建强有力的金融集团引入从业经验丰富的金融专业人才,组建覆盖所有业务拓展区域的金融中心。二、在中央环保督查以及清废行动的双重影响下,危废处置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行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危废处置行业盈利模式清晰且现金流状况较好,未来几年将是公司重点拓展的领域。由于目前危废处置行业的集中度较低,且受地域限制较大,公司未来仍将以新建与并购相结合的模式加快布局,进一步扩大公司危废产能规模。公司会抓住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利用旗下优质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打造行业内覆盖面最宽、处理资质最完善的危废处置技术体系;对现有项目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创新技术手段、提升处理处置技术,充分释放产能效益;保持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外部专家合作体系和公司自有的环保研究院,为公司危废业务的快速布局保驾护航。二、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一)市场、行业及业务模式风险(1)信贷环境持续紧缩的风险目前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各类风险中,金融风险尤为突出,十九大报告中更加强调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去杠杆、强监管的宏观环境下,表外融资回表困难,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从去年6月的13%回落至今年6月的9.8%,资金面紧张成为业界共识。信用紧缩使市场的风险偏好大幅下降,信贷更倾向于信誉度更好的国企,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进一步加大。(2)行业风险近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景气下滑,而房地产市场是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地方政府收支因此受到较大影响,加之国家加强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清查和整顿,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减少了市政园林建设的投资,同时也影响了公司的收款进度。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为PPP,地方政府是主要的业务合作伙伴。年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年第43号文《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明确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年4月,六部委联合发文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明确禁止国务院批准限额外的一切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特别强调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诺回购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担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损失,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会资本方承诺最低收益,不得对有限合伙制基金等任何股权投资方式额外附加条款变相举债。上述因素给地方政府采用PPP模式落地政府公共服务采购增加了诸多限制因素,存在一定的行业政策风险。另外结算进度放缓等风险对存货、应收账款、收入等指标及其对应节点都不同程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展望未来,受政府资金状况影响,加之设计方案调整、施工场地准备以及极端气候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存在如订单规模增长速度放缓、订单落地速度放缓、工程工期延长、应收账款回收等风险。(3)业务模式风险传统模式风险:市政园林项目的传统模式通常需要企业先垫资后收款,因此会形成大量存货和应收账款。公司市政园林工程业务的投资方是地方政府,虽然地方政府信用等级较高,但存货结算和应收账款回收效率不可避免地受到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资金状况、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等的影响,资金周转速度也和地方政府办公效率有关,造成存货无法按时结算和部分应收账款无法回收的风险。公司工程项目运作的一般周期为1-3年左右,相对较长,部分项目长达3-5年,项目周期的长度也对公司业务模式及收款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针对上述带来的存货减值风险和账款回收风险,公司已根据公司制度及相关会计政策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来降低存货减值风险,同时公司也将严格执行应收账款减值政策并控制相关风险。PPP模式风险:PPP模式更强调的是一种公司的合伙协调机制,目的在于发挥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以便与政府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有效降低项目风险,有利于后期回款。但这种模式依然存在一定风险,一方面,我国PPP模式处于起步阶段,PPP模式发展的政策环境、信用环境还有待完善,同时,PPP项目落地受政策颁布进度,政策支持力度等的直接影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PPP项目一般项目周期较长,往往跨越几届政府,政府换届能否影响履约情况有待考察。公司将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