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的内蒙古,天高云淡、草色青青,各农牧区一派繁忙景象。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自治区下辖的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旗)迎来了10支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国家队”。
“我被选为国家科技特派团示范户”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农牧民正在抓紧播种牧草。沈海云是星耀镇马毡匠沟村种养殖大户,60多头牛、余只羊的饲草料主要来源于多亩饲草地的收成。
“我被选为国家科技特派团示范户,有30亩地按照刘教授的指导种植。”沈海云对自己的示范田充满期待。他口中的刘教授是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牧区混播栽培岗位骨干成员、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刘志英,担任正镶白旗国家科技特派团团长。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给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今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6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向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派往内蒙古自治区的10支队伍由从国内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有企业等单位挑选的名科技人员组成。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设立联络服务办公室,会同农牧、科技等5个部门及各相关盟市、旗县,建立三级联络员和召集人协调机制。在3月召开的全区科技特派员联络工作视频会议上,来自天南地北的科技人员之间、特派团与自治区之间、特派团与帮扶旗县之间建立联系,并于4月确立帮扶计划。
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每个国家科技特派团设立5至8个产业组,集中20位左右不同产业背景的对口专家,按照各地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制定三年服务计划,通过实地指导,以及视频、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