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永历皇帝接回广东之后,李成栋的下一步便是出兵江西。实际上,如果李成栋在反正之初,便出兵江西和金声桓部汇合,正好能赶得上金声桓、王得仁围攻赣州之战,也就是第二次赣州战役。如果此时李成栋的大军突然出现在赣州城下,那赣州守军就再劫难逃了。
突然发现明军也是有绿色军旗的。但实际上直到七月份,金声桓、王得仁二人已经退守南昌之时,李成栋部明军才做好兵出广东的准备。九月下旬,李成栋大军兵出梅岭,向赣州方向而去。为什么李成栋一直磨蹭到九月份才正式出兵呢?第一个原因就是永历朝廷的问题,首先李成栋要把朝廷从广西迁回广东,而广西的官员不愿意让皇帝回到广东,因为很明显一旦朱由榔到广州,以李成栋部将为武力后盾的广东官员很快就会夺取永历朝廷的实际权力,两方经过交涉,朱由榔最终没有回到广州,而是回到了肇庆的行宫,除此之外,朝廷还要对反正诸官进行封赏。
明军。明军士兵。而第二个原因就是李成栋部明军自己的问题了《所知录》记载“七月,惠国公李成栋提兵三万出庾岭攻赣州,以救南昌;军容甚盛。赣州守将高进库伪约降,其实坚城以缀惠国之师,使南昌坐困也。惠国信之,遂还军岭上”在出兵之前,李成栋屡次派遣使者到赣州,要求刘武元、高进库等人反正。而赣州清军将领以及地方官员一边加固城墙,派兵下乡抢粮,一边派出使者麻痹李成栋,表示愿意反正归明,然后李成栋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就真的没有什么大动作,一直到十月份,才开始对赣州的进攻。
李成栋本部骑兵居多。十月初一日,李成栋“乌合十余万众将赣州团团包围,在城下摆了40门红衣大炮,围攻了一夜,赣州守军连金、王的凶猛进攻都顶过去了,还怕你李成栋?第二天,清军就“突出一冲”然后“立破贼营数十余座”,刘武元报斩杀明军上万人,抓获数百人,明军的盔甲、火炮,兵器、弓箭一半以上被清军缴获,李成栋仅以身免。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将领自己给领导看的战报肯定会有夸大的成分,首先,李成栋哪儿来的“十余万众”?
清军。广东全省的明军听其指挥。在他反正之初,和他协同作战的施琅、施福、黄廷、洪习山等郑芝龙旧部因为李成栋部将的不友好行为早就离开了广东,到福建投靠大公子郑森了,后来成为国姓爷军事集团的重要人员。李成栋本人部下只有三到四千人,这个之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在其攻略闽、粤等地的时候接受了不少南下的援兵:比如郝尚久、阎可义等人就并非高杰旧部,而是年在河南被清军俘获的明军将领,他们被俘之后投降了清廷,后来重新获得领兵之权,南下支援李成栋。但就是算上这些人,李成栋在攻克广东之后他所直接能掌握的兵力也绝对不会达到十余万人之多,《所知录》中给出的战斗兵员的数字是三万人,这个数字肯定是要相对合理一些。鲁可藻说明军“溺水者以万记”,这个数字大概包括了搬运军械的夫役。
明军。清军。而且,在遭遇赣州守军反击之后,李成栋远远没有到“仅以身免”的地步,而是带领自己的部队退守信丰,准备再次向赣州发动进攻。一直到年的二月,李成栋部再次越过梅岭,准备先攻占赣州外围州县,再进攻赣州。但是问题在于,早在年的一月,南昌就已经被清军攻陷,金声桓战败投湖而死,王得仁被俘后被凌迟处死,围攻南昌的满洲八旗军完全可以腾出手来对付李成栋了。第一次攻打赣州,城内清军不过五六千名,尚且让李成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此时赣州清军已经得到了支援,此战的结果可想而知。
明军骑兵。在攻克南昌之后,二月十六日,征南大将军谭泰派遣梅勒章京胶商带领一部分正白旗和正红旗的满洲八旗军向进入江西境内的李成栋部明军发动猛攻。二月二十六日,清军先在渠岭击败李成栋部将阎可义。二月二十八日,对李成栋占据的信丰发动总攻,李成栋部明军出城迎战,结果被满洲军击败,被迫退回城中。三月初一日清军开始攻城,城内明军人心惶惶,不有人开小差逃跑。
骑兵。最终,李成栋不得不率领部下官兵突围,在突围过程之中该部明军指挥不灵,人吼马叫,清军趁机占领信丰县城,将城内居民尽数屠杀,又袭击明军后队,明军军心大乱,漫无目的地逃散开来,李成栋本身就心情郁闷,同时又喝了不少酒“自饮火酒数十瓮”,恐怕当时已经有些神志不清了,最后居然在乱军之中被人挤下河淹死,直到三天之后,他的尸体才浮上来,他的战马被清军缴获,明军损失惨重,比第一次攻打赣州输得更惨“辎重器械无一存者”。溃将溃兵一直撤退到大庾岭,才发现自己的主帅不见了,清军骑兵在沿途烧杀掠抢,一直打到南雄,这才返回。闻听李成栋的死讯,永历朝廷为李成栋举办了规模相当大的葬礼,追封宁夏王,谥号忠武。
明军。李成栋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从崇祯年间的中原小将,到弘光年间的明朝徐州总兵,再到嘉定三屠的罪魁祸首,然后是永历朝廷的武力支柱之一,最后醉酒淹死在信丰县城外。可以说,这并不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人,因为他剃发降清,为满洲贵族攻略明朝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大肆屠杀同胞,又擒杀两位皇帝,那叫一个劣迹斑斑,是大汉奸。
清军。但同时,这又是一个残存着些许良心的人,所以他在反清之后,对待永历皇帝还算十分恭敬,愿意恪守臣节以赎前罪,但是他的能力和他永历朝廷武力支柱的地位并不相符。鲁可藻在《岭表纪年》中评论李成栋的败亡:赣州清军虽然仍在负隅顽抗,但是江西境内依然有活动的抗清义军,比如揭重熙部,李成栋如果不分兵,去联系这些人,让他们去攻占赣州的外围州县,自己以精锐主力猛攻赣州,或是退守信丰,和清军激烈对抗,根本不至于败得这么惨,连自己的性命都丢在了信丰县城下。对李成栋来说,一切都结束了,而对他的部将们来说,一切却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