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藏展一只瓷笔筒,据介绍,高19.2厘米,口直,径15.8厘米,底足直径19.9厘米,器底一圈露胎,上面有副粉彩画面,画的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磨墨试图”,并用墨彩题诗一首:“玉砚莹然出尚方,九重亲赐米元章;不因啖吐珠矶力,安得瑶池到玉堂。”他是沈阳人,隶属汉军正白旗,却在景德镇做了30年督陶官!
tangying据了解,上海博物馆藏展瓷笔筒署名:“沈阳唐英”,红彩“片玉”篆书阳文长方印,下首红彩“翰”、“墨”篆书阴、阳文方章,器底为青衣篆书乾隆年制”四字从这只瓷笔筒的落款看去,用《陶人心语》来印证,“沈阳唐英”就是清雍正六年带着“内务府员外郎”头衔,“驻景德镇,御容器厂署佐理陶务,充驻厂协理官”,后“总理陶务”,直到乾隆21年,先后督陶30多年。
陶瓷上面有从上述诗文来看,这显然是唐英题“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磨墨试观图”,那么米芾是谁呢?据历史文献记载:米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又“襄阳慢士”,自号“鹿门居士”,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定居混州(今江苏镇江),官至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由于他性情狂放,故人称“米颠”,也有称其“米痴”的,与其子米友仁,世称“大小米”,都是书画家。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然而他是实从行草书法得来,有变化无穷之妙趣所谓“米点山水”,这可算是他的擅长、最著名的作品。其中有《研山图》、《云起楼图》、《春山烟霭图》等,其书法,有《参政帖》等;其著作;包括《画史》《画详》、《室普英光集)等。
米芾作品看来,来自沈阳的督陶官唐英,是很敬慕这位书画家的。所以,他在诗中写“九重亲赐米元章”。当然,这也表明他是同样欣赏王洽、董源。唐英(-年),清代陶瓷艺术家,能文善画,兼书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沈阳人,年奉命兼任景德镇督陶官,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
唐英的诗、书、画和篆刻艺术是与这些历史文人一脉相通的,不愧为诗人、画家、书法家和篆刻家,从这支瓷笔筒的制作工艺来看,从瓷型设计到装饰,这也许都是出自唐英一人之手,尤其是从釉下到釉上装饰,他掌握青花粉彩、墨彩、红彩用料,在瓷上作画、题诗、落款,颇似幅国画,无不工巧而又创新,为当时之冠,他又不愧为陶瓷艺术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