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人生一路风景
杨志华
杨志华,男,锡林郭勒盟气象局退休职工。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诗词学会会员,锡林郭勒盟诗词家协会、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微小说研究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史志鉴专家库成员。散文曾多次获得全国、全区奖项;小小说曾获“趣微口袋杯”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散文、诗歌、小说见于《散文选刊》《今日头条》《百度APP》《气象文学》《气象诗刊》《鹿城周刊》《环渤海文化》《趣微口袋》《阴山作家文学》《诗海听涛文苑》等。主编出版《锡林郭勒盟气象台站史》《锡林郭勒盟气象志》。
距年11月我退休整整一年了。退休后的生活对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感悟!
回首过往,曾在锡林郭勒盟气象行业工作了三十九个年头的我真有些恋恋不舍……一路走来最令我欣慰的是:让我亲身经历了气象事业在锡林郭勒广袤草原的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像一路风景在我脑海里一幕幕浮现,让我挥之不去,不能忘怀……
那还是年8月初,我怀揣美好憧憬参加了气象工作。当时对“气象”我并不陌生,在老家多伦县,儿时记事就知道过西大桥菜园北端坐落着一个神秘的地方——白白的围栏内立着四条腿白白的木箱,两根杆子箭头上是不停旋转的小勺。除了寺庙唯一有小楼的办公室,大人们称其为“气象站”。再后来知道有线大喇叭每天广播的“天气预报”就出自哪个单位。上初中时,一个同学的父母都是从安徽支边来到多伦在气象站工作,我经常去同学家玩,初步知道了气象站是测天的。洁白的围栏、百叶箱、风向杆、青砖小楼却深深的刻入了我的记忆里。
毕业后分配到锡林郭勒盟气象处工作,报道前我曾来过几次这个单位。初到锡林浩特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镇区内仅有的四、五座楼就包括气象处的,位于南郊,院子很大。南北两个门,是个穿堂院,人们习惯走离镇区近的北门。路两边是一栋栋整齐的家属房,深入迎面是一个五、六米高的影碑,两面画着《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油画,碑西侧是建站初期盖的一栋中间两层的青砖办公小楼,西南是三层混凝土照面办公大楼,大楼东侧是大气观测场、西侧是探空测场、雷达,南大门两侧是成畦成行的菜园。初步印象这是一个环境优美,工作严谨的单位。
我刚上班就随盟处中心工作组到锡盟南部旗县下乡。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旗县气象站大都搬进了新建的三五百平方米的二层红砖小楼。这在当时旗县人们的眼里很养眼,气象站很特殊!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投入,计算机应用、通讯网络建设、气象卫星接收,一个个塔式、锅式天线挺立气象楼顶的最高处,成了那个时代科学技术标志的象征,也是人们眼前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让我最难忘的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锡盟气象处率先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全体职工义务劳动,根据建设项目分成十几个小组。有的负责雕塑、假山制作;有的负责花卉种植;有的负责栽种景观树……我率领一个小组建设花廊,不分昼夜在灯光篮球场打混凝土预制件,人们齐心协力,干的热火朝天,按时完成硬件建设任务。当年就被锡林浩特市命名为“花园式单位”。那时气象处年轻人多,盟处组织成立了彩虹文艺宣传队和各种项目体育运动队,气象处建有灯光硬化篮球场、文艺演出礼堂、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教室。文体娱乐活动一时成了锡林浩特市最有影响的地方,在全区乃至全国气象系统都小有名气。被命名为锡林郭勒盟“文明单位”,年又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气象处”环境优美,职工朝气蓬勃。是很多人羡慕向往的单位。
进入新世纪,气象事业按照建设“四个一流”(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台站),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的要求,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又开始了新一轮提升。当时我主持计划财务与产业科的工作。锡盟乌拉盖气象局于年首先获得国家台站改造专项资金,迁站新建业务办公楼近五百平方米。
随后锡盟所有台站都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专项资金投入改造,盟局也新建了两千四百多平米的九层业务办公大楼。各局站办公条件基本实现楼房化,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随后二连浩特市、多伦县、太仆寺旗、阿巴嘎旗、正镶白旗、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又进一步扩建、搬迁提升改造,阿巴嘎旗气象局业务办公楼房竟达三千多平方米。同时各种业务平台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引进了天气雷达。为每个局站配备了各种业务用车,锡盟购置了人工增雨专用飞机。全盟气象工作、生活环境,服务手段得到了全面升级。气象部门成为了现代化建设的领跑者,也成了各地方培养孩子普及科学知识的教育基地。一座座特色鲜明的办公楼内承载着国家气象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每每踏入都令我骄傲与自豪!
近年来,锡盟建设自动气象站五百多个,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系统、C波段侧风雷达相继落户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矗立锡林浩特市东山,它们不仅是守卫祖国北疆锡林郭勒二十多万平方公里草原的哨兵,也是草原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曾带领盟局离退休老同志们到过十几个旗县局站参观考察,无论是办公设施,硬件装备,还是业务现代化水平,气象文化建设。每一次相见确实是老同志们异口同声所言:没见过,不敢想的事情!每次参观考察,每走一站老同志们都感慨万千!新中国气象事业从艰苦创业、调整提高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气象事业短短七十年就跻身于世界前列,特别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世人瞩目!
我为生长在这个时代,有幸加入这支“勇于吃苦、甘于奉献、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气象队伍而荣幸。为让我在生活实践中认识、了解并为此工作三十九度春秋的气象工作而自豪。也让我通过气象行业这个缩影看到了伟大祖国从艰苦创业到繁荣昌盛的时代风貌,我感恩时代,感恩气象,感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