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如何深刻理解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经济重心西移》里面谈了我对喀什的一些简单的看法,最近又看了不少相关的研讨资料,自己也有些思考,那就再谈谈一些相关的问题吧。
众所周知,其实整个喀什地区,或者南疆地区,最最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
没有足够的水资源,根本支撑不起一个一带一路的关键枢纽型城市。
而关于如何让喀什具备充足的水资源,大家能够找到很多设想,这些年曝光比较多的是“红旗河”方案。
鉴于很多人未必了解,我就简单说说。
“红旗河”是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取水(水位米),沿途取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公里后进入怒江(水位米);
然后,于三江并流处穿越横断山脉,借用怒江河道60公里后经隧洞进入澜沧江(水位米),借用澜沧江河道43公里后经隧洞进入金沙江(水位米);
借用金沙江河道97公里后,以隧洞、明渠和水库相结合的方式绕过沙鲁里山到达雅砻江(水位米),绕过大雪山到达大渡河(水位米),绕过邛崃山到达岷江(水位米),绕过岷山到达白龙江(水位米)、渭河(水位米);
从刘家峡水库经过黄河(水位米),以明渠为主绕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沿祁连山东侧平原经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到达玉门(水位米),接着沿阿尔金山、昆仑山的山前平原,穿过库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到达和田、喀什(水位米)。
全程公里(含公里自然河道),落差米,平均坡降万分之2.10。
“红旗河”取水水位较低,因此水量充足。预计年总调水量可达亿立方米,仅占主要河流取水点总量的21%,将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形成约20万平方公里的绿洲。
由于全线保持高水位运行,可以自流覆盖绝大部分干旱区域。这些地区地势平缓、光照充足,可根据需要设置大量支线,工程实施后,将形成约1万公里长、20公里宽的绿洲带。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并产生累积效应,将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惠及更多地区,方案还设计了三条主要支线
通向延安方向的“红延河”,通向内蒙古、北京方向的“漠北河”,以及通向吐哈盆地的“春风河”。
“红旗河”的三条主要支线均是基于相关区域地理特点的最优选择,使得在保证坡降的前提下,能够全程高水位自流,保持高水位优势,有能力将水源和水能送往更多的干旱区域。
红延河。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境内开始(水位米),向东北穿过六盘山到达固原(水位米),接着向北延伸至同心县境内(水位米),再沿白于山北坡至榆林市定边县境内(水位米),最后经多条短隧洞进入延河(水位米),总里程公里,平均坡降万分之7.2。
由于全程保持高水位运行,可自流惠及六盘山、白于山以北,黄河以南的绝大部分区域,弥补了由于黄河水位过低导致的宁夏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和陕西北部干旱问题。
漠北河。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境内开始(水位米),经巴丹吉林沙漠向狼山、阴山北坡延伸(水位米),共公里;继续延伸至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水位1米),以浅埋深隧洞(长度小于30公里)进入滦河、潮河,最终进入北京密云水库,共公里。
全程高水位运行,坡降大于万分之2.15,可以“自流”惠及沿线北侧的所有地区。
春风河。从玉门市境内开始(水位米),绕北山西侧延伸至吐哈盆地(水位米),全程坡降大于万分之2.7。保持高水位运行,一方面可以自流惠及大部分区域,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需求继续向北疆延伸。
从起始位置至疏勒河河谷的26公里,高差达米,坡降万分之61.5,适合开发水电控制流速。
觉得文字比较枯燥的可以看一段在腾讯视频上的讲解。
还有另外一个视频王浩院士清华详解红旗河。
但这个视频里也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其中的宣传片右下角,标注了一个S课题研究组。
这应该是跟善林金融有关,而善林之前是做P2P诈骗的,前些年已经出事了。
这帮搞金融的骗子逼得官方出了一个声明。
第二点,我是这么看成本的问题。
那篇文章说南水北调最后输送的输出量连设计的5%都不到就运行不下去,这个我是不太同意的
至少从我自己一个比较直观的观察来说,这些年我经过一些相关的南水北调工程的时候看到的那个流量还是比较大的,我觉得不可能说只是设计输水量5%。
那篇反对的文章说,按照南水北调的成本每立方得10块钱,北方都用不起,这个我也是持反对的一个意见的。
首先是我觉得我们不能说孤立的考虑问题,比如说20年前的10块钱跟现在的10块钱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说80年代的时候跟你说每立方水10块钱,可能对于当时人均收入来说,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天价了,但是如果说现在跟你讲每立方10块钱,你会觉得很正常,如果20年之后再跟你讲每立方10块钱,你可能就会觉得怎么这么便宜。
我们在看待这种大型的工程的时候,一定不能说刻舟求剑的,按照现在的一个价格去算,因为如果当它周期非常长的时候,是能够很有效的拉低这个成本的。
20年前我们大规模地修高速公路,十几年前我们大规模地修高速铁路,这些在当时看来,烧钱吗?都非常非常地烧钱!
可是这些年大家用下来之后就会逐步发现,原来这些基础设施,过一段时间之后再看,其实相对于它们能带来的长期收益来讲,是非常划算的,即使在修建的时候看起来都非常烧钱。
同时,在反对那篇文章里面写到一个南疆的农民,他能接受的最高的这种水价是5分钱这个数据也绝对是错的。
有一些东西现在还不太能讲,但是因为它涉及到了中国的一个大的总体的考量,但现在能讲的就是这些水,它肯定不是拿去给南疆农民大水漫灌的,所以那篇反对的文章里面用一个南疆的农民他能接受的最高的水费就5分钱这样一个作为例子是没有用的,是一个非常苍白的反驳,因为这些水的主要作用,肯定只是用来作为一个农业灌溉的作用。
第三个,地震的问题。
当然了,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工程人员,我只能是从一个外行的角度去提出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个见解。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这一个工程说白了,如果真的能够成功实现它的意义不亚于再造一个中国。
如果这个工程将来一旦真的完全成功的实施了,哪怕我们不去所争夺所谓外部资源国,单是靠着这个工程给西部带来的改变,我们都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养活多一倍的人,或者说将整个国家的经济体量再拉高到现在的2到3倍,我觉得都是可以的。
正是因为这个工程它是如此的重要,而且可以带来肉眼可见的,非常可观,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注定了这个工程,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影响仅限于国内的工程。
我们如果想要修这个工程,至少在国际上得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印度的问题,还有对下游的那些东南亚国家的一个协调的问题。
如果印度问题不解决,我们在实施这么大体量的一个工程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个非常高的风险。
至于那些今天跟我们关系还算友好的一些东南亚国家,如果我们从青藏高原的源头取水,要是日后遇到一些气候的变化,导致下游的水源减少的时候,我们跟他们之间出现的摩擦怎么解决,这也是应该去考虑的问题。
当然了,在我看来最重要还是印度的问题必须得解决。
如果我们无法将印度这个国家恢复到英国人入侵之前的那种几百个土邦的这样一个状态,那么我们修这个工程就是有很高的风险的。
而要想让印度达到这么一个分裂的状态,并不是10年之内可以看得到的事情,至少是一个20到30年我们才有可能看到。
当然啦,并不排除一些意外的,比如说像今年的新冠这样的事情会加速这么一个过程,但是我说的是没有外力影响的情况下,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至少是20年以后。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整个红旗河要想进入大规模动工的状态,那至少是15年到20年之后。
前期的一些局部的工作,比如说个别河流的一些工程的搭建,我们可以去低调地做,逐步的把各个部分包括前期的铺垫,把它给做成做实了,然后最后再来一个总的整合的大动作,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因为这样既不会引起国内外过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