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中生育条件如何看看慈禧老佛爷诞龙子仪

在故宫所藏的清代档案中,曾发现两册关于妃嫔怀孕分娩的档案,对于皇子诞生之初的各类事项记载较为详细。一册是道光十一年(年)六月的《全贵妃遇喜档册》,一册是咸丰六年(年)的《懿嫔遇喜大阿哥档册》,其所记皇子分别是后来即位为皇帝的咸丰和同治。按照清代宫廷沿袭祖宗惯例的做法,从懿嫔的生子密档中,可以领略一下清宫后妃的生育习俗。

(一)清宫对“遇喜”后妃的特殊关照

皇帝与后妃过夜后,敬事房太监要将此事记录在案:“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以待后妃怀孕后备察。一旦后宫女眷怀孕,宫廷之中就要上下忙碌起来,给予孕妇专门的照顾。

根据清代的宫廷法典——《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的《遇喜》专条规定,后妃怀孕后,每日食用按照平时的份额,再加一半;有生母健在的,临产前允许生母进宫照看服侍,直至婴儿满月后出宫;同时,除了本宫首领、太监照常值夜当差外,宫殿监奏再派一名总管太监,率领敬事房、御药房的太监守夜当差。后妃的等级不同,当差的人数也不同,后妃的等级越高,当差的人数也就越多。

懿嫔怀孕8个月后,她的母亲和跟随而来的2名家妇,进宫同女儿住在一处,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清宫对怀孕后妃的特殊关照,除了表现在饮食、身体、家眷入宫照料等方面外,还包括行为举止。简言之,就是约束孕妇的行为举止,对她们腹中的胎儿进行良好的胎教,保证这些金枝玉叶出生之后健康、聪明、智慧。

(二)产前准备工作

清宫后妃怀孕后,在产前还要做一系列具有满族特色的准备工作。以懿嫔为例,看看懿嫔当年是如何生孩子的。

1.刨喜坑

刨喜坑是满族的民族习俗之一。在怀孕的后宫女眷住所旁边挖个“喜坑”,挖好后要念喜歌,并在坑内安放筷子(谐“快生子”之音)、红绸子(求个“大吉大利”的意思)、金银八宝等物。这个喜坑,是分娩后胎盘、脐带的掩埋之地。

懿嫔怀孕后,擅长风水之术的钦天监博士张熙选定了喜坑地点——储秀宫后殿明间东边门北。咸丰六年(年)正月二十四日,养心殿总管太监韩来玉带领3名内务府营造司太监,来到储秀宫后殿选定的吉处,开始刨喜坑。

这个喜坑刨好后,两名姥姥(年长而受人尊重的女性,一般儿女双全)被引请到喜坑前。姥姥们跳着喜舞,口念喜歌,把筷子、红绸子、金银八宝等物安放在喜坑之内。

2.挑选妈妈里

所谓妈妈里,是满族人的一种习惯称呼,指的是已经结过婚的妇女,而且,一定要是儿女双全的已婚妇女,这样,才会让使用者感到吉祥,认为她们会给待产妇女带来好运。妈妈里的年龄从20几岁到40几岁不等,她们的任务是到怀孕后妃的住处上夜守喜。

正月二十八日,内务府会计司送来精奇里妈妈里(满语“上差”,指工资、地位较高的仆役)10名,兆祥所首领太监王成送来当下差的灯火妈妈里(烧水做饭的仆役,地位较低)、水上妈妈里(洗衣物的仆役,地位较低))20名,由敬事房太监领到苍震门,接着再由总管太监韩来玉领到储秀宫,供慈禧太后挑选差用。慈禧太后挑中了精奇里妈妈里、灯火妈妈里、水上妈妈里各2名,都是镶黄、正黄二旗披甲人或苏拉之妻。又选了接生婆姥姥2名,御医6名。咸丰降旨,令她们在二月初三进宫当差。

农历二月,懿嫔已经怀孕8个月了,进入了孕晚期。按照事先的安排,二月初三早晨,兆祥所首领太监王成将懿嫔选中的6名妈妈里送到储秀宫当差。同时,负责接生的2名姥姥也经由苍震门进宫,来到储秀宫上夜守喜。6名御医也开始在御药房下所上夜值班,他们于二月初三卯正(上午6时)开始上夜守喜,分为两班,每班三名,轮流守夜,至分娩后的第12天,即小满月时,才能结束值班任务。

3.准备吗哪哈

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准备待产包。吗哪哈,指的是新生儿穿用的衣物。在新生儿即将诞生之前,要准备足够的应用之物,其中包括春绸小袄、白纺丝小衫、春绸挖单、红兜肚、潞绸被褥等,几乎应有尽有。为懿嫔肚子里的孩子准备的待产包,内容极其丰富,计有:“春秋小袄27件、白纺丝小衫4件、单幅红春绸挖单1块、红兜肚4个、潞绸18床、蓝高丽布褥10床、蓝扣布褥1床、蓝高丽布挡头1床、白高丽布挖单33个、白漂布挖单3个、蓝素缎挡头2个、石青素缎挖单1块、红青纱挖单1块、白布糠口袋2个、白纺丝小带4条、挂门大红绸5尺、蓝扣布挖单10个、白漂布小挖单26个,共享各种绸料尺4寸,各色布料10匹。”

4.准备分娩用具

(三)大阿哥载淳的出生

历代宫中后妃的分娩过程,很难令外界知道,史书中关于此事的记载,也是语焉不详。不过,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倒是对皇后的分娩建立了一套制度。这套制度,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特色,貌似有趣,其实不乏残忍,不妨一闻。皇后待产时,先造团白毡帐49座,皇后在其中最大的一座内待产,其余48座内各有角羊一只,一人扭着羊角,另外几个人抓住羊的其他部位,等待中间帐内的动静。皇后大帐内,分娩征兆出现时,翰林院使负责抱住皇后胸部,产婆在下面准备接生,皇后身下铺着甘草苗。皇后在分娩时,痛苦难忍,禁不住失声叫喊。这时,其他48座小帐内的诸人同时用刀割羊角,48只羊也随即一齐痛叫,淹没了皇后的痛叫声,此法旨在用羊代皇后忍痛。如果皇后帐内传出诞生男孩的消息,守在帐外的契丹皇帝便兴高采烈地穿上红衣服,令乐队奏乐。其后,皇帝与近臣饮酒庆贺。而那些被割伤的无辜的48只羊,则不予医治,放归羊群,任其自毙。契丹后妃分娩过程中的这种做法,颇有“掩人耳目”之嫌。不过,这种做法对于皇室来说,却是必要的,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他们,对外号称君权神授,自然要将皇室的分娩行为神秘化,不愿让外界探知宫廷后妃这种与民间普通孕妇无异的生产过程。清宫后妃的具体分娩过程,目前尚未在档案中找到相关记载。懿嫔的分娩过程,也是一笔带过。经过9个多月的怀胎孕育,咸丰六年(年)三月二十三日巳时,懿嫔开始坐卧不安了。据一位接生的姥姥说,似乎有转胎之象。总管太监韩来玉迅速奏报给咸丰。未时,懿嫔分娩了,诞下一位皇子。姥姥们手脚非常利索,很快就收拾完毕。御医们为懿嫔和小皇子“请脉”验看,脉息均安,于是用中药福寿丹给新生儿开口。咸丰听到皇子诞生的消息,大喜过望,皇位终于后继有人,可以向列祖列宗交代了!

(四)懿嫔坐月子

清代后宫最重视生育,那些在宫中能为皇帝生下一男半女的后妃,坐月子期间,一般都会受到很好的照顾。在后妃坐月子期间,宫中特别注重对她们食品的供给。按例,除了平素已经规定的宫中份额外,还要特别增加一些补血养气的食品。懿嫔坐月子期间,每日特殊供应饮食如下:粳米、碎粳米、红米、碎红米、黄老米、碎黄老米、小米、凉小米,共八样米,每样七合五勺;芝麻四合;鸡蛋二十个。以上食物,从产后第二天,即三月二十四日起开始供应,直至小满月。这些食物,有助于对妇女产后养血益气、温补身体,调整产后身体状态。此外,为了更好地照顾慈禧太后的身体,又增加了一些其他补益类食品。对于月子里的大阿哥,则每日供应如下:六安茶叶二两,天池茶叶一斤;豆面一升;细草纸五十张,粗草纸一百张。按照清宫惯例,皇子和公主不能由亲生母亲喂养,而是由乳母来哺育。因此,乳母和专门负责侍候大阿哥的嫫嫫,也是特殊供应:每日鸭子半只,或者肘子、肺头,轮流食用。鸭子、肘子、肺头,都是下奶佳品。此外,御医、姥姥、妈妈里等人的饮食钱粮和柴、炭、煤、烛之类,也都是特殊供应。生完孩子后,懿嫔不用自己哺乳,因此必须回乳。御医栾泰、李万清等人在给懿嫔请脉时,发现她脉息沉滑,属于产后恶露未畅、肠胃干燥之症,因此建议服用“回乳生化汤”加以调理。据《懿嫔遇喜大阿哥档册》四月初三日档册记载,懿嫔服用回乳汤之后,见效很明显,“脉息沉缓,诸症俱减,乳汁渐回,结核亦消”。

《皇子出生后的各种宫廷庆生习俗》

清宫小皇子诞生之后,负责“守喜”的总管太监要先上奏给皇帝、皇太后、皇后等人,随即再通知皇室其他人员。然后,要按照宫廷传统习俗,做如下一系列事情。

(一)洗三和添盆

清代的“洗三”,在继承传统习俗固有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满族特有的内容。例如,洗三婆子在为婴儿洗浴的同时,口中念念有词,如“洗洗腿,长大以后做侍卫;洗洗腰,健康长大身体好;洗洗头,辈辈做王侯”、“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做知县;洗洗沟,做知州”之类的吉祥话。清代的宫廷之中,对“洗三”的风俗亦加以沿用。具体做法是:皇子(女)出生后,负责“守喜”的总管太监立即汇报给皇帝及其他皇室成员,并将小阿哥(或小格格)的生辰“命帖”,也就是生辰八字,交给钦天监。然后,由钦天监选择吉时,确定洗浴方向,择定小阿哥(或小格格)出生后第3天的洗浴方位。洗浴前,先把用槐叶、艾草煮过的水倒入铜盆中,然后众人趁热将皇帝、皇太后、皇后赏赐的礼物,以及亲族等所送的贺礼(金银、钱物)与花生、鸡蛋、枣、栗子等一齐投入水中,谓之“添盆”。满族民间举行这项礼仪时,常有亲友女眷前来“添盆”之俗。清宫中亦称“添盆”,但皇帝、皇太后、皇后所送之物按例称为“赏”,且不必亲往;皇贵妃以下至常在、答应及近支亲郡王福晋、公主等所送礼物称为“添盆”,比新生小阿哥(或小格格)之母位号低的女眷要亲往道贺。赏赐或所送之物,一般是金银钱、如意、八宝之类。添盆后,就要开始给小阿哥(或小格格)洗浴了。负责洗三的人,在中老年妇女中挑选,由儿女双全或年长而受人尊敬的女性担任,民间称为“姥姥”,宫中称为“恭洗人”,一般为两人,由内务府负责挑选。洗三时,“恭洗人”抱起小阿哥(或小格格),将其放进铜盆,对他们的头、腰、生殖器及脚丫子分别进行认真清洗。洗时,一边以手搅水,一边口中念诵祝福词,谓之“搅盆”。之后,用一块新布沾些清茶水,用力擦婴儿的牙床,若婴儿放声大哭,就是大吉之兆,称为“响盆”。洗三完毕后,“恭洗人”还要用一根大葱在婴儿身上打三下,边打边念叨“一打聪明,二打伶俐,三打明白”等之类的祝词。咸丰六年(年)三月二十五日,是大阿哥出生第三天的日子。按照惯例,要给大阿哥“洗三”。这一天,皇宫内的所有成员都参与了进来,后宫上下,热闹非凡。午初二刻(上午十一点半),洗三姥姥开始给大阿哥洗浴,边洗边念叨吉祥话。午正三刻(中午12点45分),大阿哥洗浴完毕。按照清宫礼仪,洗三这一天,皇室成员及产妇的娘家亲属都要送一份礼“添盆”。咸丰赏赐给大阿哥的礼物是:红雕漆盒1件,内装金洋钱3个、金宝1分、银宝1分。皇后赏赐给大阿哥的礼物是:金银八宝8个、金银如意4个、金银钱4个、头挡1个、枕头2个、棉被2件、棉褥2个、棉袄4件、夹袄4件、袜子4双、吗哪哈4个、兜肚4个、红绸带4条、抱抱帘4个、白布糖口袋2个、月白纺丝带4条。丽妃、婉嫔、玫贵人、容贵人、鑫常在,以及比大阿哥早一年出生的大公主也都一一添盆,送的礼物自然比皇后少。如皇贵太妃(嘉庆遗孀)、琳贵太妃、常嫔、佳嫔、彤嫔、成嫔、祥嫔(道光遗孀)、寿安固伦公主、寿藏和硕公主、寿恩固伦公主、八公主、九公主(道光诸女)等也都送了厚礼添盆。惠亲王、恭亲王、惇亲王、钟郡王、孚郡王、恭亲王福晋、恭亲王长女、惇亲王福晋、瑞福郡王福晋、隐志郡王福晋等都添了盆。懿嫔的母亲也准备了一份特殊礼物,添盆贺喜。宫廷之中,内侍们特地为大阿哥准备了各种常用的物品:铜面盆、铜蜡钎、铜剪烛罐、铜莲子壶、锡钎盆、锡背壶、锡柿子壶、锡肥皂盒,等等。

(二)上摇车

上摇车,又称“升摇车”,是在清宫皇子(女)出生后第9日举行的一种仪式,这是满族独特的育儿风俗,带有浓郁的东北狩猎民族遗风。摇车,亦称“悠车”,一般用木头制成,形状如小船,外刷红漆,并饰有金、银彩绘图案及“长命百岁”等吉祥语。摇车不仅精巧美观,而且安全舒适,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育儿工具,功能类似于今天的摇篮和婴儿床。上摇车,是满族的旧俗,缘起于满族早期的渔猎采集时代。满族原为游猎民族,生活在野兽出没的山林中,以狩猎和采集山货野果为生。女人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为了获得衣食,每天不得不像男人一样骑马狩猎,上山采集。因为山林中经常有毒蛇野兽出没,父母出外打猎时,无法随身携带婴儿或幼童,为了安全起见,常将孩子放在用树皮、兽皮做成的篮子或袋子里,用绳子高高地吊挂在树上,打猎回来再哺乳喂养。筑屋定居后,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在房内梁上悬挂摇车。东北民俗三大怪中的第二怪——“养活孩子吊起来”,指的就是这种摇车育儿习俗。满族入关后,宫中仍保留了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习俗,在婴儿出生后第9天,将其放入摇车,并称之为“上摇车”。摇车虽然在皇子(女)出生后第9天使用,但却连同车内被褥等物品,于婴儿出生之前就已准备好,称为“吉祥摇车”。“上摇车”仪式举行之前,事先仍要由钦天监选择吉时。婴儿被放入摇车之前,太监们要在车帮上贴福字、念“喜歌”,并手执香烛,在前引导,由事先指定的人抱起新生皇子(女),放入摇车之内。这一天,皇帝和后妃等要赏送给小阿哥(或小格格)金银麒麟等物,类似于民间的“压车钱”。

(三)小满月和大满月

小满月,是在婴儿出生后第12天举行的庆贺活动。清代宫廷很重视这个日子,在小阿哥或小格格小满月那天,要进行庆贺,并赏赐其生母。据乾隆七年(年)敬事房编撰的《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有关《遇喜》规定,后宫女眷遇喜,在小阿哥(或小格格)小满月之日,要予以赏赐。生育子女的后宫女眷位次等级不同,所受赏赐的内容和数量也有区别。根据规定,后宫女眷生育后,在满月(后改为小满月)时,赏赐如下:皇后生育,赐白银两,表里(即衣料等)匹;皇贵妃生育,赐白银两,表里匹;贵妃生育,赐白银两,表里匹;妃生育,赐白银两,表里70匹;嫔生育,赐白银两,表里40匹;贵人生育,赐白银两,表里20匹;常在生育,赐白银两,表里20匹;答应生育,赐白银50两,表里10匹。

嘉庆六年(年),又补充规定,如果生男,赏赐照原数发给;如果生女,赏赐则只给一半。这并不是嘉庆皇帝抠门,也不是他重男轻女,而是政局不稳,国力不济,内务府财政吃紧,能省则省。咸丰六年(年)四月初五,是大阿哥的小满月。总管太监韩来玉按照规定,懿嫔奏请赏赐。咸丰喜得长子,心情奇佳,当即传旨:照妃例赏给。于是,懿嫔的赏赐规格,一下子由嫔提高到妃的标准,即恩赐白银两,各色缎、绫、丝70匹。当日,咸丰还特旨宣布,将懿嫔进封为懿妃。自然,懿妃这日心情极好,大赏宫人和太监们,赏赐了大量银两、衣物。这一天,奉旨值班守喜的御医、姥姥按照规定,退出后宫。

(四)百禄

“百禄”,就是百日,是在小皇子或小公主出生满一百天时举行的祝贺仪式,清宫中称为“百禄之喜”。因为人死之后,有百日之祭,为避免不吉利,百日故称为百禄。这一天,皇帝后妃等仍会对小皇子或小公主赏送贺礼。七月初三日,是大阿哥的百禄之喜。咸丰赏赐给大阿哥的礼物如下:沉香手串1串;玉玩器2件;汉玉鼻烟壶1个;白玉如意2柄;白玉喜字扳指1副。大阿哥百禄之日,其他皇亲又是一番大送礼物。

(五)周岁晬盘

对儿子抓周结果极为满意的咸丰,高兴地赏赐给载淳白玉骆驼1件,青玉凤汉玉双喜璧1件、青玉鱼、玉犬,雄黄手串2串,银匙1件。

大阿哥从出生到一周岁,经过了洗三、小满月、大满月、百禄和周岁晬盘五次隆重而热闹的习俗仪式,也经过了五次大型送礼和赏赐活动。在这些庆祝活动中,大阿哥获得的金银珍宝礼物,多达余件;衣服、被褥、鞋帽之类,达余件;荷包、珍玩之物,也有70余件。

(六)命名清宫惯例,一般在皇子周岁时,由内务府会同宗人府上奏皇帝,为皇子请名。在多数情况下,先由宗人府拟好几个名字,再由皇帝来定夺,当然也会有皇帝自己想好某个起名用字。皇子在还没有正式起名之前,只能简单地称为皇几子,如“皇三子”、“皇十五子”等。但是,如果皇子在还没有起名之前就夭折的话,一般就不再进行序齿排行,在此之后出生的皇子的排行就可以往前推了。不过,也有两种例情况外:一种是皇后或是皇帝特别宠爱的妃子生的儿子,像顺治的第四子,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就夭折了,死后被追赠为荣亲王;还有一种是没排序,但可以追赐名,像康熙、雍正有不少儿子都因夭折而没有序齿,他们的名字,都是后来追赐的。为皇子命名是清宫的一项重要习俗,在给大阿哥的取名时,要遵循祖宗家法。根据乾隆皇帝为子孙指定的命名规则,大阿哥属于“载”字辈,被命名为“载淳”。(来自

仁宪纯睿誠懿皇贵妃)

本文内容及图片全部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请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阅读到此文章!

感觉不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